初级摄影知识:什么是光圈(Aperture)

喜欢摄影的朋友们都知道摄影中有些专业术语,像最常见的:曝光、光圈、测光、偏光等等。但真正能理解这些词的含义的却比较少,大家基本都是喜欢,玩一玩,很少有专业的去研究它。笔者也是摄影爱好者,水平只是初学入门的级别,平时有空的时候,经常拿着机器到处乱照。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讲,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才是比较重要的,要不你在实际操作的时候,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。所以闲下来的时候,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,今天给大家分享出来。一起学习学习

光圈(Aperture),是相机镜头中由几片极薄的金属片组成,中间能通过光线。通过改变孔的大小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。光圈开得越大,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也就越多。

光圈F值=镜头的焦距/镜头光圈的直径

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,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。

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: F1.0,F1.4,F2.0,F2.8,F4.0,F5.6,F8.0,F11,F16,F22,F32,F45,F64

这里要记住的是,当光圈 F 值越小,通光孔径越大(如图所示),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,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,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.6 ,进光量便多一倍,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。F5.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。同理,F2是F8光通量的16倍,从F8调整到F2,光圈开大了四级。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,光圈 F值常常介于 F2.8 – F11。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,可以做 1/3 级的调整。F后面的数值越小,光圈越大。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,光圈越大,进光量越多;反之,则越小。简单的说就是,在快门速度(曝光速度)不变的情况下,光圈F数值越小光圈越大,进光量越多,画面比较亮;光圈F数值越大光圈越小,画面比较暗。

光圈及快门优先

高端数码相机除了提供全自动(Auto)模式,通常还会有光圈优先(Aperture Priority)、快门优先(Shutter Priority)两种选项,让你在某些场合可以先决定某光圈值或某快门值,然后分别搭配适合的快门或光圈,以呈现画面不同的景深(锐利度)或效果。

光圈优先模式

由我们先自行决定光圈f值后,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情形,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(可为精确无段式的快门速度)以配合。设有曝光模式转盘的数码相机,通常都会在转盘上刻上“ A ”代表光圈先决模式。光圈先决模式适合于重视景深效果的摄影。

由于数码相机的焦距比传统相机的焦距短很多,使镜头的口径开度小,故很难产生较窄的景深。有部份数码相机会有一特别的人像曝光模式,利用内置程序与大光圈令前景及后景模糊。

那什么时候用小光圈或者大光圈呢?这就要参考两个因素:快门和景深。

 

 快门(Shutter):是控制光线进出的闸门。假设其他因素不变,快门速度越高,能够通过镜头进入的光线也就越少,反之,就越多。如果你把快门速度设置得很快,例如1/500 秒,那么光进入相机的时间非常短,有可能会导致曝光不足。这时就应该调大光圈,使更多的光线在短时间内进入,以弥补之前光线的不足。因此得出结论:快门速度快,调大光圈;快门速度慢,调小光圈。 一般情况下,保持一定的曝光量,快门和光圈有以下的组合:f2, 1/500,f2.8, 1/250,f4, 1/125,f5.6, 1/60,f8, 1/30,f11, 1/15。

景深(Depth of field):你对景深的选择也将影响到所用的光圈大小。如果你希望突出某一个体,体现其特质,那么你可能会选择浅景深,把前后背景的模糊作为主体的衬托。浅景深对应的是大光圈。

小景深适用于微距摄影,会产生很棒的画面效果。相反,如果你想拍摄的是大范围的景色,例如山峰,田野或是大海,你可以选择大景深,使整幅画面达到清晰一致,同时还可避免因对焦失误产生的模糊。而大景深对应的则是小光圈。

因此我们得出结论:景深越浅,光圈越大;景深越大,光圈越小

 

也许你已经发现快门和景深这两个因素是联系在一起的。因为大景深要求小光圈,而为了保证合适的曝光,快门速度也会相应调慢。

最后,不要忘了,景深还有另外两个牵制因素:焦距和摄距(物距)。对于不同的相机,焦距也有所不同。而实际的拍摄距离更是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。

光线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。特别是室外摄影,很难遇到恰到好处的光线强度。因此,多实践才是掌握这些技能的有效方法。也说不定,在你咔嚓咔嚓照完后,会得到更有价值的收获。



转载文章请注明,转载自:妍熙饭 [http://www.yanxifan.com]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yanxifan.com/647.html

发表评论

无觅相关文章插件,快速提升流量